年紀大,機械壞。人到中年,身體少不免會出現毛病。一名六十歲的男子早前經常莫明腹痛,每次發作都維持超過一星期,他曾經數度向家庭醫生求診,均被視作普通腸胃炎處理。惟其腹痛症狀反反覆覆持續了八個月後,體重亦開始下降,經反覆檢查後,赫然得悉胰臟出現腫瘤,確診患上神經內分泌腫瘤。此病早期症狀輕微,使患者不以為然,大部分都是透過身體檢查才發現、確診。有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指,患者由出現症狀至確診神經內分泌腫瘤動輒以年計,部分更甚會長達十年八載才找出病因,導致有不少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確診時已是癌症末期。
該名男患者經身體檢查後發現胰臟有腫瘤,不少人會先懷疑或許是患上胰臟癌,但其實胰臟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見發病器官。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指,神經內分泌腫瘤較常出現在消化系統,包括:腸胃道及胰臟,但由於此病發病機制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此細胞遍佈體內多個器官,所以全身都有可能出現神經內分泌腫瘤。
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
常見身體檢查才驚覺患癌
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患者早期經常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吳醫生解釋,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前者涉及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過量荷爾蒙有關,較常會出現腹瀉、潮紅等荷爾蒙相關症狀,因此不少女性患者會誤以為更年期所致,亦不乏有患者輕視腹瀉的問題;至於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非常輕微,甚至乎全無症狀,患者較常見會透過身體檢查才發現。
針對已擴散至遠端器官、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末期的患者,吳醫生指現時可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包括:體抑素類似物及標靶藥物,以延長患者生命及保持生活質素。若藥物治療開始反應不佳,可考慮使用最新治療方法「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作為二線治療,透過靜脈注射將放射性核素帶到腫瘤表面,以將腫瘤殺死。吳醫生指,有研究證實,其中一款放射性藥物Lu177結合低劑量體抑素類似物的治療,能減低八成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末期的患者新轉機。
他續指,此方法只適用於腫瘤細胞表面具有生長抑素受體(SSTRs)的患者,有望幫助他們緩解症狀,停止或延緩腫瘤的進展。施用後,沒有與腫瘤結合的放射性藥物會經由尿液排出。若是剛接受手術或是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吳醫生建議,患者不宜選擇辛辣食物、油膩與油炸等食物,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而增加腹瀉。他建議,患者治療後應該飲用大量水份,盡量經常排尿,以排走體內多餘的放射性核素。
吳醫生提醒,不同治療方案各有好處及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生詳細商討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
-
2025醫護推薦之止痛貼 凡藥三分毒要避?公開專業真人實測之選! |
|
-
女星再就業︱42歲前TVB「御用丫鬟」退圈現況曝光轉行賣雞腳 曾遭傳整容失敗 為母進修按摩治療 |
|
-
敬業樂業︱TVB「綠葉王」現身七欖球賽疑轉行做保安周圍巡 猛料背景曝光網民respect |
|
-
高齡產子︱36歲內地女星來港剖腹產豪洗百萬坐月100天 韓星老公貼身服侍被嘲:像伺候祖宗 |
|
-
猝死危機|生活健康被譽健身女王 28歲女教師突心臟病猝逝 母悲揭禍根是「1類飲品」 |
|
-
飛機MMA|深圳航空MMA 2名女乘客疑因體味起衝突 空姐勸架反遭咬傷手臂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2025醫護推薦之止痛貼 凡藥三分毒要避?公開專業真人實測之選!
|
-
女星再就業︱42歲前TVB「御用丫鬟」退圈現況曝光轉行賣雞腳 曾遭傳整容失敗 為母進修按摩治療
|
-
敬業樂業︱TVB「綠葉王」現身七欖球賽疑轉行做保安周圍巡 猛料背景曝光網民respect
|
-
高齡產子︱36歲內地女星來港剖腹產豪洗百萬坐月100天 韓星老公貼身服侍被嘲:像伺候祖宗
|
-
猝死危機|生活健康被譽健身女王 28歲女教師突心臟病猝逝 母悲揭禍根是「1類飲品」
|
-
飛機MMA|深圳航空MMA 2名女乘客疑因體味起衝突 空姐勸架反遭咬傷手臂
|
-
Healthy Life|手腳纖幼肚腩大恐「一高」纏身不自知 營養師揭港人肥胖隱憂
|
-
Sick問識答|清明前後溫差大恐鼻敏感發作 醫生拆解過敏成因+3大治療方案
|
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症狀輕微 不少患者確診 始揭已入末期 - 晴報 - 健康 - 腫瘤及癌症 - D220223
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症狀輕微 不少患者確診 始揭已入末期 - 晴報 - 健康 - 腫瘤及癌症
年紀大,機械壞。人到中年,身體少不免會出現毛病。一名六十歲的男子早前經常莫明腹痛,每次發作都維持超過一星期,他曾經數度向家庭醫生求診,均被視作普通腸胃炎處理。惟其腹痛症狀反反覆覆持續了八個月後,體重亦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185356%2F%E7%A5%9E%E7%B6%93%E5%85%A7%E5%88%86%E6%B3%8C%E8%85%AB%E7%98%A4%E6%97%A9%E6%9C%9F%E7%97%87%E7%8B%80%E8%BC%95%E5%BE%AE%20%E4%B8%8D%E5%B0%91%E6%82%A3%E8%80%85%E7%A2%BA%E8%A8%BA%20%E5%A7%8B%E6%8F%AD%E5%B7%B2%E5%85%A5%E6%9C%AB%E6%9C%9F
https://skypost.hk/article/3185356/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症狀輕微-不少患者確診-始揭已入末期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185000/3185356/0223SPNA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185000/3185356/
健康
腫瘤及癌症
503
3185356
514
514003003
健康 腫瘤及癌症
患者 腫瘤 內分泌 神經 醫生 治療 症狀 藥物 放射性 胰臟 細胞 病情 類似物 抑素 標靶 器官 身體 核素 方法 系統 年紀 機械 專科 表面 體抑素 腸胃道 機制 食物 風險 手術
2022-02-23
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症狀輕微-不少患者確診-始揭已入末期